修己的目的?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君子修己的目的。孔子认为,修己不是目的,通过修己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造福于他人,造福于百姓,造福于社会,这才是目的。孔子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不仅是仁人情怀,而且是圣人境界,“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雍也》本章又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与“修己以安百姓”是君子的最高理想追求。孔子的这个理想,为后世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就是儒家为建立理想社会而努力的人生境界,这已成为中华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力向前。
修己知你?
这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幽默故事——
宋代有个读书人,觉得自己有诗才,听说欧阳修善诗能文.想去当面比试比试.他见路旁有棵枇杷树,就摇头晃脑吟诵道:“路旁一古树,两朵大丫叉”.此句一出,他怎么也想不出下句了.正巧欧阳修路过这里,就替他补上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那人听了不禁暗自称好.两人沿湖而行,看见一群鹅被少年用竹竿赶下河,那人又吟出两句:“远看一群鹅,一竿打下河”.后面又没有词儿了.欧阳修续上两句:“白冀分清水,红掌踏绿波”.那人十分佩服.邀请他同去拜访欧阳修,两人上了渡船.那人又吟诗两句:“诗友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续道:“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羞)”。
修己慎独故事?
春秋时鲁国人柳下惠,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也有传说是:某年夏天,他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衣,他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浇注。
庙内妇女发觉,躲在门后,忙着湿衣。此事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之美名。
《诗·小雅·巷伯》毛传记载:在一个暴风雨之夜,邻居寡妇的房子被雨淋坏,到独处一室颜叔子这里避雨。
颜叔子让她进屋以后,一直让寡妇用烛火照明取暖,后来柴草烧完了,就把屋子上的柴草抽取下来照明,通宵以礼相待。
修己慎独的出处?
修己,意思是自我修养。出自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入道》:“士之谋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达失二揆,宏道要枢,可谓勤於修己者与!”
慎独,出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修己达人原句?
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唤醒别人的方法。
出处:《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通过修己达到温暖,让对方感觉温暖,自己内心也是温暖的,同时接纳未知,欣赏,好奇。
崇德先修己出处?
《论语》
崇尚道德,就必须先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即所谓“正人先正己”;“当仁不让师”。语出《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儒家把“仁”看得极端重要。
仁者爱人,即对人亲善、仁爱。面对合乎仁义之事,必须坚持原则,即便对自己最尊敬的老师也不得谦让、迁就,勇于担当。现在这句话演变成了“当仁不让”成语。
修己慎独的故事?
春秋时鲁国人柳下惠,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也有传说是:某年夏天,他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衣,他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浇注。
庙内妇女发觉,躲在门后,忙着湿衣。此事传为佳话,故有“柳下惠坐怀(槐)不乱”之美名。
《诗·小雅·巷伯》毛传记载:在一个暴风雨之夜,邻居寡妇的房子被雨淋坏,到独处一室颜叔子这里避雨。
颜叔子让她进屋以后,一直让寡妇用烛火照明取暖,后来柴草烧完了,就把屋子上的柴草抽取下来照明,通宵以礼相待。
修己慎独的拼音?
慎独 [拼音]:shèn dú [释义]: 独处时也能保持谨慎不苟。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开心。
修己是指什么?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要认为事情有隐藏,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自己。
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而要达到“慎独”的境界,就要做到 “三个如一”,就是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修己慎独的概念?
修己慎独是一个组合词,意思是在独处时更要自我修养、谨慎不苟。
一、修己
释义:自我修养。
引证:(清)姚鼐 《复蒋松如书》:“而其生平修己立德。”
译文:而他平时自我修养树立德业。
二、慎独
释义:指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需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引证: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在这种不开通、不文明的地方,身当人师的人,那敢不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