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健康养生

清贫出处? 清贫体裁?

2025年03月17日 05:32:121

清贫出处?

         《清贫》一文选自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这篇自叙式的随笔,篇幅不过几百字,语言朴实无华,然而却表现了极为深刻的内容。作者以被捕入狱后的一个具体事例作为论据,证明了作者的清贫生活及其舍己为公的高尚品德,最后作者强调,清贫、朴素的生活就是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原因。

     清贫,本是汉语词语,出自《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歆 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意思是指非常穷苦。本词与贫苦、贫困近义,也称”清苦“。又形容穷苦而不失节。

清贫体裁?

散文。

名段选抄: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民党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作文清贫中题目清贫的意思?

清贫就是指物质条件贫困,但是精神层面却很清高顽强

《清贫》,文章为什么以“清贫”为题?

方志敏同志的“清贫”精神,就是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来源于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革命者虽然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是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

清贫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也只有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的线袜。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原因。

(线索: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

清贫什么朝代?

清贫创作于1935年代,属于民国时期。

清贫写作地点?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

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时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

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章。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当时才36岁。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可爱的中国》节选改编后被选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三单元第三课、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四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清贫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

清贫,汉语词语,读音,意思是qīng pín,意思是指非常穷苦。与贫苦、贫困近义,也称”清苦“。又形容穷苦而不失节。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黄英。

“清贫”并不是单纯指物质条件的匮乏,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的清朗寡欲。如果一个人清静寡欲,那即使他出生豪门,也很难被世俗物欲所左右。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你的眼界会越来越开阔,胸中自有乾坤,气质外溢,别人一眼就会觉得你与众不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觉得你是一个有思想有风格的人。《汉书》有云:“若夫严子者,绝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描述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

清贫课文讲解?

《清贫》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写的。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逼问的经历,展现了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舍己为公的崇高精神。

课文共十个自然段。作者时而抒发感想,时而讲述事情,叙写“清贫”的内涵。全文可以分为四大段。

第一大段(第1自然段):“我”在十余年革命斗争中一向过着简朴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第二大段(第2—8自然段):写“我”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逼问的经过。分四层意思进行叙述:1、两个国民党士兵以为“我”是共产党大官,身上肯定能搜出钱财。2、经过仔细搜身后,两个士兵发现只有一块表和一支自来水笔。3、两个士兵用手榴弹威胁“我”拿出钱,结果还是一无所获。4、两个士兵只好把表和自来水笔拿走了。

第三大段(第9自然段):“我”唯一的财产是家中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

第四大段(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清贫、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清贫精彩语句?

关于清贫的诗句有:

1、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道,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5、贷米东村待不专回,钵盂过午未曾开。(陆游《贫甚戏作绝句》)。

6、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