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现金流与净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自由现金流是收付实现制的结果,反应的是企业特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变动;而净利润则是权责发生制下的概念,反应的是一种调整后的会计利润。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会计准则导致的。
举个最简单的栗子。隔壁老王想用100块钱买你的50块钱买的自行车,但是钱不想当时给,他说下个月再给。如果当月就这一笔交易,那么这个月的结果是什么?会计上会把这100块钱计入当期的收入,减去50块钱的成本,我们会看到有了50块钱的利润;但实际上你没有拿到钱
,也就是这个月你没有零花钱,你得饿着,现金流入是0,这里利润与现金流就产了50块的差异,而这差异显然是因为会计准则的收入确认原则要求把该事项计入当期收入所导致的。~~~~~~~~~~~~~~~~~~~~~除了上面的应收款之外,还有许多需要调整的,下面先列出公式,然后详细说。FCF【自由现金流量】= Net Income【净利润】+Interest *(1 - tax 【税率】)+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旧和摊销】- 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营运资本变动】- Capital expenditure【资本支出】
1. (+)税后利息
:自由现金流本质的大致含义是企业剩余的可以用于分配的现金,包括给债权人与股东的,但是净利润则是扣除了利息的,所以这里要加回来。又因为存在一个税盾效应,所以加一个税后利息。2.(+)折扣与摊销
:这些项目都是之前一次性支出购入,然后分期进入本期支出的,相当于虽然冲减了本期的支出,但实际上本期并没有现金支出,所以这里要加回。3.(-)营运资本的增量
:这一项比较有趣,所谓营运资本就是经营活动中企业必要押入的一部分现金,比如买原材料支付的钱balabala。假如本期扩产了,要买更多原材料,那其实要比上一期多付出一点现金。所以要从净利润中减去这部增量。4.(-)资本支出
: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本期支出了现金购入,但是这部分支出要资本化,不进入损益,不影响利润。所以要从净利润中减去资本支出。~~~~~~~~~~~~~~~~~~~~~那实务中其实用的净利润较少,因为它比较容易控制,一般会用息税前利润(EBIT)。EBIT*(1-tax)其实就等于净利润+税后利息,也就会得到下面的公式。FCF【自由现金流量】= EBIT【息税前利润】 × (1 - Tax【税率】) +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旧和摊销】- 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营运资本变动】- Capital expenditure【资本支出】
最后,其实净利润是会计上为了明确损益是在哪个会计期间而按照规定会计准则调整出来的,我们知道会计中有很多处理方法需要主观判断,这就造成了净利润可能会被操纵,这时,现金流就显得实在的多,所以估值时大家倾向于用自由现金流折现。但是自由现金流又不能很好反应当期的真实损益。不过从长期来看,两者会趋于相同。说了这么多,你明白了吗?
我是赵迎旭,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