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董昭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可能许多人不太熟悉,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受封魏公、魏王等都是出自董昭的手笔!董昭,何许人也?
董昭生平
董昭生于公元156年,字公仁,是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士。是东汉末年,曹操谋士、曹魏重臣、魏国开国元勋。
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后担任袁绍帐下参军。多有战功,但是袁绍听信谗言,董昭不得已离开袁绍投奔张杨。张杨率军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随行,被拜为议郎。后与曹操在洛阳相见,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自此董昭成为曹操的谋士。
建安年间(即公元198年),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职,多有功劳,深受曹操器重。曹丕称帝后,董昭升任大鸿胪,此后先后担任侍中、太常、光禄大夫、太仆等重要职位。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转任卫尉。太和六年(即232年)升任司徒。死于青龙四年(即公元236年),时年八十一岁,在三国时期,算是高寿啦!
初从袁绍,担任参军,擅诡计
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就任瘿陶长、柏人县县令,袁绍任命他为参军。
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袁绍在界桥迎战公孙瓒;而钜鹿太守李邵和郡中仕宦认为公孙瓒兵力强盛,都想要归属于他。
于是袁绍让董昭兼任钜鹿太守。袁绍问:“你用什么办法制御他们?”董昭回答说:“凭我一个人的微力,不能消除众人的预谋,我想假作应合同意的样子,引诱他们说出实情,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临时权变来制驭他们。计策只能临时想出,现在没法预先谈论。”
当时钜鹿郡里的大姓人家孙伉等几十人是主要的策划者,鼓动官吏和百姓。董昭到了郡里,伪造了一份袁绍的檄文告诉全郡说:“得到贼人的侦察兵,安平人张吉的口供,他们会来进攻钜鹿,贼方原孝廉孙伉等人作为内应,此檄文传到郡中,即将孙伉等逮捕军法从事,只惩罚他们本人,妻儿不予连坐。”董昭依照檄文的控诉、命令,将孙伉等人立即斩首。全郡人惊惶恐慌,董昭挨个予以安慰,于是全都安定下来。事情结束后,董昭向袁绍汇报,袁绍十分赞许。
转投曹操,助曹迎帝,谋高枝
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因董昭的弟弟董访在张邈军中,而张邈与袁绍有矛盾,袁绍听信谗言,想要治董昭的罪。于是,董昭要求去觐见汉献帝,借机脱离袁绍,半路上却被张杨留在了河内,通过张杨,将印和绶带送还朝廷,被授官为骑都尉。
这时,曹操统领兖州,想借道去朝见汉献帝,张杨起初不肯,董昭劝告说:“袁、曹现在虽然还是一家,但其趋势是不会长久联合下去的。曹操现在虽然弱些,但实在是天下的一位英雄,您应当有意和他结交。况且现在正有机缘,应该帮助他与朝廷联系,并且上表荐举他;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那将永远是一种很深的情分。”张杨这才向朝廷通报曹操的情况,又上表荐举。董昭又替曹操写信给长安的各个将领如李傕、郭汜等人,根据他们的地位轻重不同,分别表示殷勤友好。张杨也派遣使臣去见曹操,曹操赠给张杨犬马金帛,从此与西部地区有了往来。
曹操到洛阳朝见汉献帝,带着董昭,二人坐在一起。曹操问:“如今我来这里,应当采取什么计策?”董昭说:“将军起义兵,诛杀暴乱之徒,入京朝拜天子,辅佐王室,这是可以媲美春秋诸侯五霸的功绩。但下面的各个将领,人心各异,未必肯服从您。现今您留在这里匡弼天子,情势对您不利,只有转移圣驾到许县了。当然朝廷流亡迁徒之后刚刚回到旧时京城,无论远近都在企望,希图在一个早上安定下来。现在又一次迁移圣驾,不能让众人满意。做非同寻常的大事,就得有超越常规的举措,希望将军筹划怎样做利多弊少。” 曹操说:“这正是我的本意“,立即派遣使者到了杨奉那里,然后将汉献帝迁移到许县。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令曹操在三国初期占据优势。
功绩卓著,善于攻心
建安三年(198年),董昭升任河南尹。这时张杨被其部将杨丑所杀,张杨的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守住城池,等待袁绍来救。曹操令董昭单身入城,劝谕薛洪、缪尚等人当日率领众人投降曹操。曹操让董昭出任冀州牧。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刘备去征讨袁术,董昭劝谏说:“刘备英勇而志向远大,关羽、张飞作他的辅佐,恐怕刘备的心思还真不好说啊!”曹操说:“我已经答应他了。”刘备到了下邳,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宣告反叛。曹操亲自征讨刘备,调董昭任徐州牧。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将颜良进攻东郡,董昭改任魏郡太守,随曹操征讨颜良。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进兵围困邺城。袁绍的同族袁春卿是魏郡太守,正在城里,他的父亲袁元长住在扬州,曹操派人把他接了来。董昭写信给袁春卿劝降,邺城攻克后,董昭被任为谏议大夫。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桓,运粮困难,在董昭的建议下开凿了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解决了运粮问题。曹操上表封董昭为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后来董昭提出建议:“应该探究古代的制度建置分封五等爵位。”曹操接受了魏公、魏王的称号,都是因为董昭的这个建议。
总体评价
董昭善于攻心,帮助曹操劝降很多将领,对曹操平定中原,建立北魏,乃至曹丕称帝都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