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寒论》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小青龙汤讲解
《伤寒论》中的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和大小青龙汤在治疗病症时展现了独特的发汗解表和调理内部功能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这些方剂的适用症状和临床应用。
1. 葛根汤主要用于太阳病并发项背强痛,无汗恶风的情况,适用于颈椎病、胸椎病和腰椎病的治疗,特别是伴随太阳病症状且脖子背部不适、少汗的患者。
2. 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的区别在于后者加上麻黄,增强了发汗效果。葛根汤不仅治疗头痛发热,还能缓解肌肉僵硬,其背后的病机是阳气津液上行不足。
3. 针对太阳与阳明合病,若下利,可用葛根汤,若呕则用葛根加半夏汤。这两方剂在处理表里同病时,葛根的提津上行作用至关重要。
4. 大青龙汤针对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等症状,旨在驱寒发汗,治疗肺系疾病。而小青龙汤则针对表里皆寒、体内有水的病症,如咳喘、水饮、不渴等,干姜与细辛的加入强调了温散寒湿。
5. 小青龙汤的加减法需要注意,如喘咳时不宜加杏仁,下利时不宜用芫花,保持药方的平衡和针对性。
总的来说,这些方剂在《伤寒论》中展现了丰富的临床应用和辨证施治的智慧,通过理解其背后的病机和药性,对症使用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葛根汤为什么能治项背强、呕、利三证 它与桂枝加葛根汤如何区别
【摘要】:正《伤寒论》31条云:“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可知葛根汤证之项强乃由外感寒邪,侵入太阳经输,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葛根汤即用桂枝汤加葛根、麻黄而成,有解肌发汗、生津舒筋的作用,故能治项背强。方中用葛根,性味甘辛,能升津液,濡润筋脉,又能解表祛邪。其证表实无汗,故于桂枝汤中加麻黄,不但调和营卫,且能发汗祛邪。惟其筋脉失养,不须峻汗,故有芍药敛阴和营,姜、枣、甘草益中焦而助胃气。 《伤寒论》32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条云: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此二条乃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所致。表邪入里,上犯胃腑,胃失和降,故呕;下迫大肠,传导失司,故利。《医宗金鉴》云:“太阳与阳明合病者,表里之气,升降失常,故下利也,治法解太阳之表,表解而阳明之里自和矣。”患者既有太阳表证,复加阳明里证,为何先治表呢?岂知乃因邪郁肌表,水寒之气不从汗解,下走大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故见下利。此下利虽属里证,然表证为病因,且为重为急,故表解则里自和也。故用葛根汤以散经中之寒邪,亦即“逆流挽舟”之法也。
三、郝大夫说葛根:保护心脑血管,养肝护肝!作用全面的中药本草
1. 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胃经,能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活血清热,升阳解郁。
2. 现代研究显示,葛根对心血管系统有扩冠、强心、抗心律失常、降血压等作用,对脑血管系统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
3. 葛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调节血糖、抗氧化等作用,还能解酒护肝。
4. 柴葛芎芍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葛根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缓解头痛。
5. 葛根具有养肝之功,柴葛芎芍汤药简效宏,切中病机,取得显著效果。
6. 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是治疗痛症的良方,葛根汤具有发散风寒、缓急解痉、养阴生津等作用,桂枝加葛根汤适用于项背痛有出汗症状的患者。
7. 葛根广泛用于眩晕、头痛、便溏泄泻、心神不安等症,可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四、桂枝加葛根汤主治
桂枝加葛根汤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外,桂枝加葛根汤还可治疗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痛经、面色萎黄等症状。它具有温中散寒、解热、发汗、祛湿、活血化瘀等作用。适合体质寒湿、阳虚体弱、气滞血淤、内湿外感等病情。但对于高热、口渴、口干、食欲不振、胸闷气滞等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全或有出血倾向者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