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天如何去湿气?
一般情况下,春季祛湿气最好的方法是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日常调理等。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木香顺气丸、清热祛湿颗粒、六君子丸等药物来治疗,这些药物可以起到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等作用,具有清热祛湿和益气生津的功效,在春季能快速祛湿气。
2.饮食调理: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祛湿的食物,如红豆、赤小豆、白扁豆、薏米等,这些食物既能健脾祛湿,又可以补脾止泻,常用于缓解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腹胀、脚气浮肿等,在春季可有效祛湿气。
3.日常调理: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泡脚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和促进新陈代谢,起到祛湿气的作用,并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做好室内通风。
二、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健脾祛湿选用哪些中成药呢?专家指出,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有木香顺气丸、健脾丸、归脾丸等药。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除湿的最好途径。下面我们一起具体来看看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都有哪些。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需要的话您可以把鼠表放到我用户名字上面停留几秒钟加一下我就可以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记得采纳哦!!!
三、吃了木香顺气丸后
木香顺气主要是治疗脾胃气机逆乱引起的胃胀,胸闷和脘腹胀满的症状。主要药物是理气的药物,其中木香砂仁香附是使气上升的,有益于胃中气体的排出;槟榔厚朴枳壳青皮是使气下降的,有益于肠中气体的排出;陈皮也是理气药但较温和交通上下;甘草和苍术燥湿健脾和中。从方中药物不难看出槟榔厚朴枳壳和青皮都有下气的作用,所以吃完之后拉肚子是很正常的。由此可知,木香顺气丸只适用于胃肠气机紊乱的胃胀和脘腹胀满,并不是所有的肚子胀都适合。应根据自身的症状对症下药为好。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四、肚子不舒服,吃木香顺气丸好吗?
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木香顺气丸,它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它临床常用于湿浊中阻,然后脾胃不和所导致的腹部的胀满、恶心、嗳气,包括这个腹胀、大便不畅等等这些表现,包括我们排气的过多。当然我们临床用药一定要考虑它的组成,它的药物组成偏于芳香、偏于温燥,如果长期应用的话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如果你湿浊不是很重,那它长期应用容易导致耗气伤阴这种表现,而且它湿浊中阻,一定是没有伴有化热呀或者是湿热,没有伴有明显的脾气虚等等这些情况。一定掌握好它是一个湿浊中阻、这种脾胃不和的实症,如果说自己掌握不好的话,一定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应用。